來源:時間:2018.09.07 01:24
近年來,我國供水行業試圖通過對管網漏水進行探測和控制,以達到降低產銷差的目的,但是收效不大。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下:
進行規模性的漏水探測,短期內(半年)降低了產銷差,然后回升。
查出一些漏水點,產銷差效果體現不出來。
查明的漏水點漏量很少,對產銷差沒有影響。
造成這種結果的主要原因如下:
根據國際水量平衡表:產銷差水量 = 免費供水量 + 物理漏水量 + 帳面漏水量(商務漏損),供水管網漏損包括物理漏損和商務漏損兩部分,單純以探測出漏水點降低物理漏損為目的,而忽視了商務漏損的客觀存在。
沒有建立管網漏水的衡量標準。即不能知道目前管網的漏水狀況,更不能確定管網漏水控制的總體目標和階段目標,因此不能有計劃系統的控制管網漏損。
沒有建立漏水探測和控制平臺。不能對管網系統進行漏水探測和有效控制,更不能不斷降低管網漏水。
管道漏水的復原現象導致雖然檢出了很多漏點,當時把漏損降低了,但一段時間后又恢復到監測前的狀況。
傳統的管網漏損控制工作主要依靠采用聲波技術進行檢漏,這種方法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發揮了顯著的成效,但從過程和方式來看,這種方法屬于被動式的漏損控制方法,對漏水點不能做到及時發現,而這就會造成泄露時間延長和水損增大。同時,隨著供水管網的不斷擴大,人工檢漏的盲目性愈發明顯,不僅工作效率較低,而且也造成了人力和物力的浪費。在這種情況下,DMA 分區管理方法的引入使得上述問題的解決迎來了曙光。
建立了實時在線監測控制系統
經過一些成功的經驗驗證,采用DMA分區管理技術可以達到更好的控制管網漏損的目的。具體而言,通過對城市供水管網進行合理分區并安裝流量計,進而達到對各區供水管網內流量進行在線監測的目的。在這基礎上,結合統計和分析夜間最小流量,就能快速精準地定量各區漏損水平和方向,甚至可以對嚴重漏水部位進行精確定位。
持久穩定地實現漏損控制目標
DMA分區管理的實時在線監控系統,可以實現對漏損情況的及時發現,這也可以為檢漏隊伍提供有效的指導,使檢漏工作變得更有針對性。此外,因為應用DMA分區管理技術對水損情況進行在線監測,所以就能不斷地升級漏損控制目標,進而達到持久穩定控制漏損的目的。
DMA管理的意義
極大地縮短發現漏水的時間和區域,實現漏點快速定位總的漏水時間可以劃分為三個區間,分別稱為發現、定位和修復。修復時間是指漏水點一旦被精準定位后完成修復一般所用的時間,包括策劃以及依法向城建管理部門申請開挖時間。總漏水量=單位時間泄漏量*漏水發生的時間 。實施DMA管理可快速發現漏水存在的區域,縮短發現漏水的時間。指導檢漏人員的漏水檢測工作,做到有目的、有重點的進行漏水檢測。
依據在線監測水損數據,不斷設定新的水損控制目標 由于DMA是實時在線水損監測控制系統,所以,可以不斷根據新的水損水平,設置和調整控制水損的目標,這樣就能有計劃,有步驟的達到企業或國家要求的水損控制水平,在過去這點是做不到的。
利于DMA建立常設自動控制壓力管理 降低和維持低的泄漏水平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壓力控制管理。把水網分隔成若干DMA,為建立常設的壓力控制系統創造了條件。降低壓力就可以減少背景泄漏水平,降低各個跑水點的流速,減少年度管網爆管次數,甚至可以達到零爆管。